力乐书屋 - 苏联政治内幕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3 02:34:01

苏联政治内幕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苏联政治内幕精美图片

苏联政治内幕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1141876
  • 作者:[俄] 格·阿·阿尔巴托夫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8-10
  • 页数:474
  • 价格:2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回顾与反思·苏联东欧问题译丛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3 02:34:01

内容简介:

《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是前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格·阿尔巴托夫所著的回忆录。该书的俄文版名称为《耽误了的痊愈(1953—1985年)———当代人的见证》,英文版名称为《制度——苏联政治中一位知情者的一生》。中文版根据1991年俄文版翻译,再按1993年英文版校核和补充,并改用现名。

格·阿尔巴托夫在前苏联政治舞台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外政策领域。他长期为前苏联最高领导层担任顾问角色,服务过的领导人包括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以及俄罗斯时期的叶利钦,他还参与起草了苏共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苏联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长期接近最高权力核心的工作经历,使阿尔巴托夫有机会从近处观察和了解苏联领导人的个性、品质、能力;有机会掌握苏联时期内政外交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大量原始资料。同时,他有着苏联时期一般人少有的国外游历与交往,这使作者有机会以局中人身份,通过广泛的国际观察和对比,来客观剖析苏联政治制度的一些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阿尔巴托夫有一半的犹太人血统,这在苏联高层政治圈中是不多见的。或许这一身世特点给阿尔巴托夫在苏联的政治生活经历带来了不少特别感受,在戈尔巴乔夫时期,他被国内改革派和西方看成是重要的思想家,又被保守派视为“苏联军队和军工集团的大仇人”(前苏联《真理报》总编辑维·阿法纳西耶夫语)。

阿尔巴托夫的这部回忆录完成于苏联解体之前的几个月,它记叙了从斯大林逝世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将近四十年内苏联所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涉及的范围涵盖了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内政、外交、文化艺术和社会思想。对苏联时期的对外政策,篇幅自然相当大,包括苏中关系、苏美关系、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苏联的缓和与裁军政策。其中,苏中关系(即该书中文版第三章《中国吹来的风》)主要从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两党关系的角度,重点述及六十年代发生的苏共、中共两党大论战。阿尔巴托夫1963年时任莫斯科苏中两党会谈的苏共代表团顾问,且是当时苏共中央发表的告苏共党员公开信的起草人之一,这使他能从政治高度及细节上来描述60年代苏联的对华政策。在阿尔巴托夫事后看来,六十年代苏中两党的大论战,相反地加强了苏联内部坚持苏共20大路线的改革派的地位和立场,这一点可能是当时中国方面始料未及的。对于这一段意识形态的大争论,邓小平在1989年会见戈尔巴乔夫时曾说:“这方面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4页)。

从这本回忆录可以看出,阿尔巴托夫对苏联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比较突出地代表了经历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苏联(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心态。阿尔巴托夫本人是二十年代出生、完全成长在苏联时期的政治精英,他的反思和回顾所能提供的历史空间因而更大。

阿尔巴托夫对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治作了相当严厉的批判,他认为这一时期形成的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政治是病态的,并对以后的苏联社会产生了致命的、难以消除的影响。该书对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全面否定斯大林主义的阐述主要集中在社会思想层面,他认为此后几十年革新和保守力量围绕如何将苏联社会从病态中痊愈恢复过来的斗争是贯穿苏联政治制度变迁的一条主线,本书也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的。

该书对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苏联作了详尽的描写,这一段时间(主要是从1975年至1982年)是停滞年代。1975年以后,在外交上,勃列日涅夫的对美缓和政策失败,苏美走向第二次冷战。在国内,由于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领导集团的年迈、僵化和腐败,导致了苏联社会的全面衰退。阿尔巴托夫在《停滞年代》这一章里,对此阶段苏联的政治、国家、党和领袖人物的评价充满痛心。在阿尔巴托夫看来,勃列日涅夫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最大弱点是:“几乎完全缺乏经济知识;他思想保守,墨守传统;对新生事物简直是个过敏反应者,他缺乏果断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固然这也许使他免犯了不少错误,但同时促成了停滞。”

如同多数苏联人一样,阿尔巴托夫对与他有着长期交往和直接领导关系的安德罗波夫,充满了尊敬和怀念之情。在苏联领导人几乎被全面否定的情况下,安德罗波夫是极少数能保持声誉的历史人物之一。经历过苏联时代的人们甚至认为,如果安德罗波夫能够多活几年,就不会有苏联的解体。在书中,阿尔巴托夫对安德罗波夫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在他看来,安德罗波夫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人物,“是命运捉弄了他,使他事业无成,其中也包括因循守旧坐在第二号位置上,他也许为时已晚,是在受尽煎熬之后才成为政治领袖的。”阿尔巴托夫用 “濒死状态”这一字眼,将短暂的契尔年科年代一笔带过。

阿尔巴托夫在书中对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这两位改变苏联和俄罗斯命运的大政治家,作了令人关注的概括性描写。阿尔巴托夫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领导人其前后表现是很不一贯的,他在战略上总是模棱两可,在政治上缺乏考虑,是一个为了权力斗争准备在原则问题上作妥协的政治家,这些都是葬送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个人因素。

阿尔巴托夫对叶利钦的个人结论是:“叶利钦作为一个领导人的主要弱点是,他并未准备好考虑成熟和精心设计的政策来回答事件的自发进程,而过多的依靠即时应对和他自己的政治本能。”

阿尔巴托夫还在回忆录中作出了一些重要论述。他认为,苏联(俄罗斯)从斯大林之后40年中应该吸取的最重要教训是:在政治机制方面必须破旧立新,必须建立民主制度、政治文化以及文明的公众意识,能否解决这一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阿尔巴托夫认为,在对待斯大林主义的问题上,苏联(俄罗斯)有过三次自救的大机会:第一次是苏共20大,在这次大会上赫鲁晓夫做了揭露斯大林罪行的著名报告,这次代表大会本应成为苏联历史的转折点,但当时苏联领导层、政治精英和公众都没有认真地做好变革的准备;第二次就是80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但是这次改革如同俄罗斯历史上的其它变革一样,以浪漫阶段开始,然后遵循通常的模式让位于政治的两极化,最后痛苦地失败;第三次是制服“8·19政变”之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空前高涨的民主情绪和大众的团结。

在阿尔巴托夫看来,《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的主题,就是“ 我们社会摆脱极权主义的昨天的困难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并未结束,因此它还不是历史,而是我们的今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的明天”。

苏联解体以后,我国还陆续出版了其他一些前苏联重要的政治家、国务活动家和学者的著作,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立场对苏联历史和苏联解体进行了论述,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米·戈尔巴乔夫的《八月政变》,叶·利加乔夫的《戈尔巴乔夫之谜》,尼·雷日科夫的《大动荡的十年》,阿·多勃雷宁的《见证》,费·布拉尔茨基的《领袖和谋士》。这些人物的著作,为研究、分析苏联制度从兴到衰,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格·阿.阿尔巴托夫(俄语:Г.А.Арбатов,英语:Georgy Arkadevich Arbatov,1923-2010)是发起改革的“苏共中央智囊人物”、俄罗斯美国学奠基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颇有名声,人们都认为他是苏联的“一位著名的美国问题专家”。每当苏美关系处于关键时刻他就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出面发表讲话、撰写文章,俨然代表苏联官方表态。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苏联政治内幕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苏联政治内幕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苏联政治内幕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是前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格·阿尔巴托夫所著的回忆录。该书的俄文版名称为《耽误了的痊愈(1953—1985年)———当代人的见证》,英文版名称为《制度——苏联政治中一位知情者的一生》。中文版根据1991年俄文版翻译,再按1993年英文版校核和补充,并改用现名。

格·阿尔巴托夫在前苏联政治舞台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外政策领域。他长期为前苏联最高领导层担任顾问角色,服务过的领导人包括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以及俄罗斯时期的叶利钦,他还参与起草了苏共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苏联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长期接近最高权力核心的工作经历,使阿尔巴托夫有机会从近处观察和了解苏联领导人的个性、品质、能力;有机会掌握苏联时期内政外交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大量原始资料。同时,他有着苏联时期一般人少有的国外游历与交往,这使作者有机会以局中人身份,通过广泛的国际观察和对比,来客观剖析苏联政治制度的一些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阿尔巴托夫有一半的犹太人血统,这在苏联高层政治圈中是不多见的。或许这一身世特点给阿尔巴托夫在苏联的政治生活经历带来了不少特别感受,在戈尔巴乔夫时期,他被国内改革派和西方看成是重要的思想家,又被保守派视为“苏联军队和军工集团的大仇人”(前苏联《真理报》总编辑维·阿法纳西耶夫语)。

阿尔巴托夫的这部回忆录完成于苏联解体之前的几个月,它记叙了从斯大林逝世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将近四十年内苏联所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涉及的范围涵盖了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内政、外交、文化艺术和社会思想。对苏联时期的对外政策,篇幅自然相当大,包括苏中关系、苏美关系、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苏联的缓和与裁军政策。其中,苏中关系(即该书中文版第三章《中国吹来的风》)主要从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两党关系的角度,重点述及六十年代发生的苏共、中共两党大论战。阿尔巴托夫1963年时任莫斯科苏中两党会谈的苏共代表团顾问,且是当时苏共中央发表的告苏共党员公开信的起草人之一,这使他能从政治高度及细节上来描述60年代苏联的对华政策。在阿尔巴托夫事后看来,六十年代苏中两党的大论战,相反地加强了苏联内部坚持苏共20大路线的改革派的地位和立场,这一点可能是当时中国方面始料未及的。对于这一段意识形态的大争论,邓小平在1989年会见戈尔巴乔夫时曾说:“这方面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4页)。

从这本回忆录可以看出,阿尔巴托夫对苏联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比较突出地代表了经历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苏联(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心态。阿尔巴托夫本人是二十年代出生、完全成长在苏联时期的政治精英,他的反思和回顾所能提供的历史空间因而更大。

阿尔巴托夫对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治作了相当严厉的批判,他认为这一时期形成的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政治是病态的,并对以后的苏联社会产生了致命的、难以消除的影响。该书对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全面否定斯大林主义的阐述主要集中在社会思想层面,他认为此后几十年革新和保守力量围绕如何将苏联社会从病态中痊愈恢复过来的斗争是贯穿苏联政治制度变迁的一条主线,本书也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的。

该书对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苏联作了详尽的描写,这一段时间(主要是从1975年至1982年)是停滞年代。1975年以后,在外交上,勃列日涅夫的对美缓和政策失败,苏美走向第二次冷战。在国内,由于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领导集团的年迈、僵化和腐败,导致了苏联社会的全面衰退。阿尔巴托夫在《停滞年代》这一章里,对此阶段苏联的政治、国家、党和领袖人物的评价充满痛心。在阿尔巴托夫看来,勃列日涅夫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最大弱点是:“几乎完全缺乏经济知识;他思想保守,墨守传统;对新生事物简直是个过敏反应者,他缺乏果断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固然这也许使他免犯了不少错误,但同时促成了停滞。”

如同多数苏联人一样,阿尔巴托夫对与他有着长期交往和直接领导关系的安德罗波夫,充满了尊敬和怀念之情。在苏联领导人几乎被全面否定的情况下,安德罗波夫是极少数能保持声誉的历史人物之一。经历过苏联时代的人们甚至认为,如果安德罗波夫能够多活几年,就不会有苏联的解体。在书中,阿尔巴托夫对安德罗波夫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在他看来,安德罗波夫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人物,“是命运捉弄了他,使他事业无成,其中也包括因循守旧坐在第二号位置上,他也许为时已晚,是在受尽煎熬之后才成为政治领袖的。”阿尔巴托夫用 “濒死状态”这一字眼,将短暂的契尔年科年代一笔带过。

阿尔巴托夫在书中对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这两位改变苏联和俄罗斯命运的大政治家,作了令人关注的概括性描写。阿尔巴托夫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领导人其前后表现是很不一贯的,他在战略上总是模棱两可,在政治上缺乏考虑,是一个为了权力斗争准备在原则问题上作妥协的政治家,这些都是葬送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个人因素。

阿尔巴托夫对叶利钦的个人结论是:“叶利钦作为一个领导人的主要弱点是,他并未准备好考虑成熟和精心设计的政策来回答事件的自发进程,而过多的依靠即时应对和他自己的政治本能。”

阿尔巴托夫还在回忆录中作出了一些重要论述。他认为,苏联(俄罗斯)从斯大林之后40年中应该吸取的最重要教训是:在政治机制方面必须破旧立新,必须建立民主制度、政治文化以及文明的公众意识,能否解决这一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阿尔巴托夫认为,在对待斯大林主义的问题上,苏联(俄罗斯)有过三次自救的大机会:第一次是苏共20大,在这次大会上赫鲁晓夫做了揭露斯大林罪行的著名报告,这次代表大会本应成为苏联历史的转折点,但当时苏联领导层、政治精英和公众都没有认真地做好变革的准备;第二次就是80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但是这次改革如同俄罗斯历史上的其它变革一样,以浪漫阶段开始,然后遵循通常的模式让位于政治的两极化,最后痛苦地失败;第三次是制服“8·19政变”之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空前高涨的民主情绪和大众的团结。

在阿尔巴托夫看来,《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的主题,就是“ 我们社会摆脱极权主义的昨天的困难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并未结束,因此它还不是历史,而是我们的今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的明天”。

苏联解体以后,我国还陆续出版了其他一些前苏联重要的政治家、国务活动家和学者的著作,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立场对苏联历史和苏联解体进行了论述,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米·戈尔巴乔夫的《八月政变》,叶·利加乔夫的《戈尔巴乔夫之谜》,尼·雷日科夫的《大动荡的十年》,阿·多勃雷宁的《见证》,费·布拉尔茨基的《领袖和谋士》。这些人物的著作,为研究、分析苏联制度从兴到衰,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精彩短评:

  • 作者: 小城小姑娘 发布时间:2017-10-20 00:02:49

    估计读书报告是白写了,距离上课小于72小时了

  • 作者: 情枭的黎明 发布时间:2013-08-09 09:30:02

    伴我黄山之旅的一本小书。

  • 作者: Y的立方 发布时间:2015-03-14 20:48:41

    政治课选书1。版权页上赫然印着“内部发行”,材料丰富,翻译相当粗糙。So called见证是很有益的补充,评价权当观点之一,不敢尽信。作者所处大致是社会民主者的立场,同情马克思主义。历任借书者页眉上的批注观点迥异,有意思。

  • 作者: Richt 发布时间:2015-05-10 22:57:25

    喜欢这种细节、经验性的回忆

  • 作者: Jeff 发布时间:2013-04-19 21:42:32

    买了旧书

  • 作者: 葑廬 发布时间:2019-08-03 11:33:26

    教 条 主 义


深度书评:

  • 我怕是进错了通孔

    作者:Soda兰 发布时间:2011-11-07 06:44:27

  • 孤独永远都不是孤独者的墓志铭

    作者:马上就 发布时间:2016-03-30 12:33:02

    说实话,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些害怕,作为一个基本零基础的心理学小白来讲,这本书完全在我的阅读舒适区之外,又是案例研究、数据分析,甚至有物种起源,生物进化史之类的说明……

    翻开扉页,脑袋里顿时出了两个小人,一个说别读了,看的头疼;另一个说,好呀,好呀!就在真的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刚学来的理论——帕列托理论(28法则),我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就可以吸收这本里百分之八十的知识。

    下面就分享一下两周以来的一些感受吧!

    什么是孤独?

    有一个叫马克思的老头儿说: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现代心理学的客观关系理论认为,人是被他所处的关系所造成的。没有关系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人,也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

    对一个个体来说,他可以出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关系之中,一种是配偶、亲人或者朋友在一起,享受交流情感和观念的愉悦;另一种是“没关系”关系,没有与他人的交流这种特殊关系,被称作为孤独。

    所以简单点理解就是没有联系的关系叫做孤独。

    所以孤独就分了两种,一种是主动孤独,另一种则是被动孤独。

    什么叫主动孤独呢?你不想和别人“联系”,“自我封闭”就是主动孤独。那对应的别人不理你,不与你产生联系,那就是被动孤独。

    举个栗子:失恋了,没人理,自己抽烟、喝酒、闷声不说话、藏在被窝里抹眼泪儿、痛不欲生、生无可恋就算是被动孤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太阳的后裔》不理任何人就算是主动的孤独。达尔文写进化论的时候,公孔雀的长尾巴让他痛不欲生,因为这个玩意违背适者生存的原理,自己盯着孔雀尾巴看的时候也算是主动孤独。当他发现这个长尾巴是为了吸引母孔雀繁殖交配延续下一代是符合进化论的时候,他被宗教嫌弃、封杀,心里不爽的时候也是被动孤独。自闭症、抑郁症、闭处综合征等疾病、监禁、变故等造成的孤独也都是被动型孤独。

    还要一种比较好的孤独叫主动享受型孤独,比如失恋后冷静下来思考人生就算是这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搞发明,写艺术作品拯救人类什么的都算主动享受型。这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不是搞学术的,请原谅我的浅显。

    我们为什么会孤独?

    这是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希望找到答案的地方,因为钢蛋儿(朋友化名)因为租的房间里的马桶盖一年没放下这个理由离开了北京,问他理由他说:太孤独。我就特别想搞清楚孤独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兴许可以继续再拉着他和我一起在北京吸雾霾,死的时候好有个垫背的。

    两句话直接灭了我的希望:“孤独是一个人的普遍经验。” “孤独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普遍经验、本质、特征,这代表着,孤独是一种人类属性,换句话说就是无论钢蛋儿单身与否是否性福他都将是孤独的,并且死亡才是孤独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钢蛋儿即使死了也不会再回来和我吸雾霾了。

    其实挺绝望的!

    书里是这样解释孤独的原因的:“在生物进化史上,从低分子物质、高分子物质到单细胞生物的飞跃成就了伟大(括弧加粗)的孤独!细胞膜的出现,为个体与外界隔离创造了条件,也就是为孤独创造了条件。”

    膜儿即是孤独。

    从细胞膜出现的那一刻起,交流和孤独拥有了一种相爱相杀(书里写的是“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又缺一不可”)的特殊关系。

    作为一个个体人,就也变得孤独了。躯体是孤独的,皮肤就是边界。然后是心理上的,不借助语言、肢体、文字,人就没有办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相对于大自然而言,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独立个体。

    也就是说从基因的特性上来说,也就注定人是个矛盾体,注定会孤独。那孤独就没办法解决了吗?

    当然可以解决,就看如何解决了。

    怎么解决孤独这个大难题?

    1.树立正确的心态

    孤独不可怕,怕才最可怕。谁都会因为在陌生的城市只身一人、失恋、家庭变故或者同事排挤而觉得孤独难耐。那种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上厕所,一个人面对电闪雷鸣,一个人面对只能一个人才能面对的一切感觉,谁都不会喜欢。但是往往越是这种孤单和困苦的时刻,越是磨练一个人意志的时刻。当你痛苦的战胜孤独过后,迎来的绝对是一个崭新的自己,一个骄傲的女王或是一个勇猛的骑(咳咳…)士。当你微笑着回首那些难熬日子,你会发现自己能挺过来,是一件多么牛逼的事情。

    2.提高自己,直到强大到可以战胜一切

    孤独没有那么恐怖,也没有那些邪恶,我们不必去逃避,也不必去刻意去战斗。孤独不是我们的敌人,懦弱的自己才是真正的敌人。当你通过学习,通过努力,通过进步,了解很多事情放在整个生命的维度上去思考的时候,你在意和痛苦的一切都会变成一件小事,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无论是孤独、痛苦还是幸福、喜悦都只是你生命长河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必去抹灭,也不必去铭记。万事不能过的再着急,男票会有的,女神会有的,面包更会的。当你光芒万丈之时,一切的不快乐都将被你的光芒所掩盖。

    3.学会享受孤独

    书里说,接纳孤独,并且能够享受孤独,是一成熟的重要标志。

    现在想想大学一年级和高中一起考到大学的女友分手后那段孤独的日子,走一个人的路,过一个人的节,听一个人的音乐(张玉华——原谅),看一个人的书,做一个人的笔记,写一个人的剧本。我试着在长春零下30多度的寒夜里思考我该如何走完一个人该走完的路。

    所有的孤独综合症都在拿到省级的剧本创作比赛证书,获得人生第一笔稿酬,在社团认识现在爱不释手的妻子后得到了彻彻底底的治疗。现在写不出东西,完不成工作,和妻子辩论到底谁刷碗的时候我还习惯锁上门,听一首歌,享受只有孤独陪伴的时刻。我也会矫情的像个姑娘一样,在最难过的时候,蜷起腿,拥抱拥抱我自己。

    再说个励志师姐的故事,和她认识在大学里学校组织的一个大型中国风长篇动画电影的策划和剧本创作工作室里,非常开朗,专业技能过硬,创新能力突出(这些用词真不得不浮夸),后来我们老师组织我们给动漫公司写系列长片的动画剧本(大学的时在央视动漫频道播出),我们班就我自己中了一个,她自己中了四个还是五个(一个本子稿酬两千)。后来和她的同学飘来北京,在微信上时长看到她和朋友们聚会,在简陋的院子里玩露天KTV,再后来好多人都回去了,当老师的当老师,回家养猪的养猪,她只身一人在北京游荡。

    有时候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就给她打电话:姐,北京好没劲啊!压力大,工资少,不够活,还那么孤单。

    她笑笑,能熬着就熬着吧!我接着说,最近还写本子吗?她发了个无奈的表情:学弟,我以后的工作能跟笔扯上关系的恐怕只有人来买理财产品时候替人家补充信息的时候可以用的到了。

    那句话,是我来北京听到的她嘴里最悲观的一句话吧!她一直没有找男友,后来她基本在微信上销声匿迹,偶尔发发自己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日式料理的照片,还有一个人往返在北京的动车上的只影……

    再后来,看到她参与策划的《爱上超模》上了热搜,各种在朋友圈里推广,各种去澳洲的照片,我就默默的给自己打气,后来她好像一个人去了沙漠,具体哪里不知道,也不知道是跟团队还是自己。

    孤独在一个光芒万丈的女人面前真的不算什么!孤独永远都不是孤独者的墓志铭。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超值(648+)
  • 体验还行(274+)
  • 下载速度快(262+)
  • 可以购买(137+)
  • 无漏页(122+)
  • 值得下载(181+)
  • 差评(397+)

下载评价

  • 网友 曹***雯: ( 2025-01-06 06:52:23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屠***好: ( 2024-12-29 09:30:17 )

    还行吧。

  • 网友 习***蓉: ( 2024-12-19 00:20:51 )

    品相完美

  • 网友 谭***然: ( 2025-01-12 16:55:06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师***怀: ( 2024-12-19 03:15:5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常***翠: ( 2025-01-11 07:21:3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谢***灵: ( 2024-12-16 16:57:31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陈***秋: ( 2024-12-25 00:06:06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孙***夏: ( 2024-12-31 02:20:36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饶***丽: ( 2024-12-22 07:49:20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田***珊: ( 2025-01-08 03:17:58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訾***晴: ( 2025-01-12 06:52:3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宫***玉: ( 2024-12-26 04:41:36 )

    我说完了。

  • 网友 康***溪: ( 2024-12-26 12:37:10 )

    强烈推荐!!!

  • 网友 宫***凡: ( 2024-12-23 13:09:1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益***琴: ( 2024-12-23 08:43:5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