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乐书屋 - 【正版新书】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2-21 18:30:01

【正版新书】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pdf epub azw3 2024 下载

【正版新书】给青年小说家的信精美图片

【正版新书】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159864
  • 作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5
  • 页数:149
  • 价格:26.62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巴尔加斯·略萨作品系列珍藏版(99读书人出品)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2-21 18:30:01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专门谈论小说创作才能和写作技巧的随笔集,由巴尔加斯·略萨写给一位对写作充满激情的青年小说家的十二封信组成。略萨在信中分享了自己一生的创作理念和阅读心得,广征博引八十多位作家近百部作品,包括塞万提斯、福楼拜、雨果、海明威、卡夫卡、福克纳、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罗伯-格里耶、弗吉尼亚•伍尔夫、胡安•鲁尔福……对小说创作中一系列关于技巧和形式方面的基本问题提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见解。


书籍目录:

一 绦虫寓言

二 卡托布勒帕斯

三 说服力

四 风格

五 叙述者空间

六 时间

七 现实层面

八 变化与质的飞跃

九 中国套盒

十 隐藏的材料

十一 连通管

十二 权作信后附言


作者介绍: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

著名作家,世界小说大师,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囊获全球重要文学大奖,包括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获海明威文学奖,1986年获西班牙阿里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1988年获美洲金质奖章,1994年获西班牙文学的最高荣誉——塞万提斯文学奖,1999年获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2000年获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1976年被推选为国际笔会主席,201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类似我这样的情绪常常会白白浪费许多青年的抱负,因为他们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文学算不上什么大事,文学在社会生活的边缘苟延残喘,仿佛地下活动似的。


从那时起,我总喜欢把作家的地位与何塞·马利亚肠胃里有了绦虫以后的处境相比。文学抱负不是消遣,不是体育,不是茶余饭后玩乐的高雅游戏。它是一种专心致志、具有排他性的献身,是一件压倒一切的大事,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奴隶制一一让它的牺牲者(心甘情愿的牺牲者)变成奴隶。如同我那位在巴黎的朋友一样,文学变成了一项长期的活动,成为某种占据了生存的东西。它除了超出用于写作的时间之外,还渗透到其他所有事情之中,因为文学抱负是以作家的生命为营养的,正如侵入人体的长长的绦虫一样。福楼拜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谁把这个美好而耗费精力的才能掌握到手,他就不是为生活而写作,而是为了写作而生活。”

这个把作家的抱负比作绦虫的想法并没有什么新意。通过阅读托马斯・沃尔夫(福克纳的老师,两部巨著《时间与河流》和《天使望故乡》的作者)的作品,我刚刚发现这个想法,他把自己的才能描写成在心中安家落户的端虫:“于是,那梦想水远地破灭了,那童年时期感人、模糊、甜蜜和忘却的梦想蠕虫在这之前就钻进我的心中,它蜷曲在那里,用我的大、精神和记忆做食粮。我知道,自己已经被心中的火焰抓住,已经被自己点燃的火吞食,已经被多年来耗费我生命的愤怒与无法满足的欲望铁爪撕得粉碎。一句话,我知道,脑海里或者心中或是记忆中,一个发光的细胞将永远闪耀,日日夜夜地闪耀,闪耀在我生命的每时每刻,无论是清醒还是在梦中;我知道那蠕虫会得到营养,永远光芒四射;我知道无论什么消遣,什么吃喝玩乐,都不能熄灭这个发光的细胞;我知道即使死亡用它那无限的黑暗夺去了我的生命,我也不能摆脱这条蠕虫。”


关于现实生活的这种怀疑态度,即文学存在的秘密理由——也是文学抱负存在的理由,决定了文学能够给我们提供关于特定时代的唯一的证据。虚构小说描写的生活一尤其是成功之作一一绝对不是编造、写作、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的人们实实在在的生活,而是虚构的生活,是不得不人为创造的生活,因为在现实中他们不可能过这种虚构的生活,因此就心甘情愿地仅仅以这种间接和主观的方式来体验它,来体验那另类生活梦想和虚的生活。是掩盖深刻真理的诚直虚构是不曾有过的生活,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人们望享有、但不曾辜有,因此不得不编造的生活。虚构不是历史的画像,确切地说,是历史的反面,或者说历史的背面;虚构是实际上没有发生的事情,因此,这样的事情才必须由想象和话语来创造,以便安抚实际生活难以满足的雄心,以便填补人们发现自己周围并用幻想充斥其间的空白。


博尔赫斯用他进行文学评论时必有的睿智和准确说:“这是两个永远也不会混淆、但一定会以某种方式相互补充的故事。”


最后,我想给您再讲一下以前我在评论福克纳的《圣殿》时所做的比较。我们假设一部小说的完整故事(由选定和省略的材料构成的)是个多面体。这个故事一旦去除那些不必要的材料和为了达成某种效果而蓄意节略的部分,小说就会有其独特的形体。这个特殊的形体,这个雕刻,也就是艺术家的原创性表现。这部小说的形状是借助几种不同的工具雕刻而成的;但是,毫无疑问,最常用、最有价值的工具之是这个隐藏的材料(如果目前您还没有漂亮的名字可以代替这一说法的话),它可以完成这个别除不必要成分的任务,直到我们希望的漂亮而有说服力的形象显露出来为止

拥抱您,再见。


毫无疑问,关于虚构小说也可以说出类似的事来。如果一个小说家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规定一些界限(就是说,如果他不甘心隐藏某些材料的话),他讲述的故事就可能没头没尾,就会用某种方式与所有的故事联系起来,就会成为那种不可能实现的总体、想象中的无限宇宙:各种各样的虚构亲密无间地共处一体。

然而,如果人们同意这个假设:一部小说一一确切地说是写出的虚构作品一一仅仅是整个故事的一段,小说家注定不得不从整个故事中删除大量由于多余、可以放弃和包含在已经说明白的材料,无论如何也应该对那些因为显而易见或者无用而被排除在外的材料与我这封信中提到的隐藏的材料加以区别。我的这些隐藏的材料当然不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无用的。恰相反,这些隐的材料有功能,在叙事情节中发挥一种作用,因此,如果取消或者替代这些材料,就会对故事产生影响,在故事或者视角中引起反射。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这是一部专门谈论小说创作才能和写作技巧的随笔集,由巴尔加斯·略萨写给一位对写作充满激情的青年小说家的十二封信组成。略萨在信中分享了自己一生的创作理念和阅读心得,广征博引八十多位作家近百部作品,包括塞万提斯、福楼拜、雨果、海明威、卡夫卡、福克纳、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罗伯-格里耶、弗吉尼亚•伍尔夫、胡安•鲁尔福……对小说创作中一系列关于技巧和形式方面的基本问题提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见解。


精彩短评:

  • 作者: 陸鰅痷 发布时间:2016-06-06 12:00:10

    重读的感觉是,巴尔加斯·略萨在分析小说风格时没能道尽一切。他认为主题是生活亦即等待的产物,而在谈论风格时,认为“必要性”和“说服力”是形成风格的准则。事实上并不存在类似“准则”。风格,具体而言,每一个富有特色的词句,与主题相似,往往也是等待、收集、积累的产物。作家坐在写字台前,更多时候是个裁缝。而确定料子的花色、图案、质地,是我们做裁缝之前的工序(因为小说可以修改,所以也可以是做裁缝之后的工序。)

  • 作者: 亢龙无悔 发布时间:2010-03-09 12:14:55

    还不错,很有新意

  • 作者: 午言 发布时间:2016-11-03 15:01:17

    请忘掉我在信中提到的那些关于小说形式的内容;还请忘掉一下子就动手写长篇小说的念头。

  • 作者: 在野主义 发布时间:2018-09-13 19:33:56

    开头不错,中间分析小说的部分,干巴巴的像在啃说明书。结尾很酷:读完后,请忘掉我在信中提到的有关小说形式的内容——好吧。

  • 作者: 成知默 发布时间:2016-06-14 14:52:22

    2016年已读063:最近读的三本关于小说批评的书,最喜欢略萨的这一本。略萨从作家抱负的起点:反抗精神谈起,通过风格、空间与时间、现实层面等方面构筑小说创作所应掌握的基本功。虽然是“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但这并不是小说的创作指南,因为掌握技巧与使成功写作成为可能是两码事,可是它却使我们有可能成为更有见地的读者。

  • 作者: 劈头士》睁木 发布时间:2016-05-31 22:31:22

    已购。了不起,比里尔克的信还略胜一筹,胜在具体的分析技巧~~第一封信说:文学抱负不是消遣,不是茶余饭后的高雅游戏,它是一种专心致志,具有排他性的献身,是一件压倒一切的大事,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奴隶制。文学抱负是以作家的生命为营养的,正如侵入人体的绦虫一样。之后讨论了若干技巧,包括对不少名家名作的解读,受益匪浅~~最后一封信中,他说:忘掉技巧,谁也不能教别人创作,顶多传授一些阅读和写作方法,剩下的就是自我学习,从跌跌撞撞中一再地学习。


深度书评:

  • 青年小说家不应去读的信,或者读过之后应该烧毁的信

    作者:文泽尔 发布时间:2009-12-14 06:47:24

    我正打算于极度的悲恸中再度写下一些文字,因为浏览器死机造成八千字以上的关于小说创作的文字付诸东流。希望我的情绪不会影响到我的文字。

    读略萨是从《世界末日之战》开始,到《绿房子》为止..我读的不多,但是不妨碍我知道他是一位小说创作上的传统主义者,有一种文论中的提法是结构现实主义。日前上译陆续出了几本他的新书,分别是《公羊的节日》及《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等。我对前者尤其感兴趣,是缘于对书名的敏感。因为小说创作的缘故,此刻我同时在读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以及Mary Renault的《终焉之醇酒》(如果有人对亚历山大大帝感兴趣,推荐读她的三部曲),分别遥指未来与过去。直觉告诉我《公羊的节日》可能会和某一方向相关联,与此同时,一位朋友正好将《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加到了“在读”中:书名所使用的宾语及与略萨再度靠近的冥冥巧合击中了我。似做无意的随意闲聊之后,朋友寄给我电子版,且叮嘱我的阅后创作“不要为其所限”——当时我的回话是“体系不能限制方法,这些东西对我根本毫无影响,甚至只惹冷笑罢了”。此刻读完,我认为书名还是言过了,这并非真是写给青年小说家们的信。——在前一版本的评论中我提到乔伊斯“自足的主体”,以及萧伯纳和福柯所持相似的观点,这里因为心情关系不想再说。因为这整本书所持的叙述学立场完全是隶属于旧体系,即使略萨举了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和格拉斯等人为例,也无法掩饰他作为学院派创作者的蒙田式苍白(请注意,学院派并非不是好的创作者、评论者或者批评者,我同样喜爱委拉士开兹:限定和评价是两码事;在这一点中还有另一种情绪是这样的:创作者、评论者和批评者,后两者间显然要更接近些:而且创作者必定得远离他们)——或许这些和本书的真正目的相关,作为对刚刚开始尝试创作小说的、除了满腔热情之外便一无所有的十六岁青年的教导启蒙而言,这本书是带有启发意义的:根据书中观点,诸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这种旧经典,尤其是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无疑是必读的,这些都是略萨强调和慎重选取了赞扬倾向的例子,但它们本身指引的是一个危险的方向——尽管极力掩饰,有一句话却无意表明了略萨的立场:“(割裂时间)这种技巧在西蒙娜·德-波伏瓦一部不大成功的小说《人总是要死的》中就出现过……”,这部分我是赞同的.即使我深爱克洛德的《植物园》和品钦之《万有引力之虹》,也确定有一些传统应该坚持——但我显然没有略萨在本书中所表现出的态度那般传统。这很危险:在旧体系中怎样归类诸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呢,如何应对尤涅斯科之流的荒诞剧呢(我只是随便举了两个例子)。这一立场实际上是倾向于哈佛高级作家研讨课的看法,认为写作是可教的,而技巧的可磨砺则被强调:一行式短篇《恐龙》的例子有效支持了这一论调。如果青年小说家没来得及看完本书最后的第十二节中、堪称整本书中最为有用的那句话:“谁也不能教别人创作;顶多传授一些阅读和写作方法。”,那么这本书就应被列入危险品——关于这一体系的各类启发会诱人误入歧途,如同《恶搞研习营》的黑色调侃,如同斯特林堡军团的冷峻嘲笑,或者如同《布里格手记》的出世缥缈.我们已经从文学广义到哲学的道路上,如果青年小说家还想前进,更进一步的选择应是米兰昆德拉和大卫洛奇的两本《小说的艺术》,他们会分别函授抽象及具体的小说创作技法;以及安东尼·阿尔托的《剧场及其复相》,后者会揭示出略萨那友善对谈表象中的根本谬误:小说的边界解构正如残酷梦境的扩大化,若果没有痛楚于灵魂的被噬咬中觉醒,小说就不可能!一位可能的青年小说家不应误读这本书,但看过后也不至于会后悔,如果尝试去信仰割裂的主体,再读或者再写一本新小说都与此无关了。因此还是从具体生活的素材里去寻找切入点吧——不过永远记住那并非重点,而创作唯一的重点是你对自身灵魂孤独的奋力发掘,一切以有趣为基点,以解脱为目的。小说创作是人生之桥梁脱胎换骨的一种可行方式。

    请原谅我的刻薄,我果然因为无可挽救的丢失而变得刻薄了——之前的文论要丰富且和善得多,那些文字好到再也得不到了。惜哉!

  • 一本“奢侈”的书

    作者:楷威 发布时间:2005-08-22 23:00:18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简介与感受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从题目来看,是比较有局限性的,首先你要喜欢读小说,然后喜欢写,甚至想到小说家。当然,这里面只是作者(略萨)和一位立志成为小说家的年轻人之间的书信。从旁观者的角度是这样,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类似做秀的噱头。对热爱文学的人来说,读读还是有益处的。

    作者在谈小说的创作,尤其是一些技巧的东西(艺术的基础来自于技术,而最终看的是创作者的思考)其实我们也可以反向的把它看作是怎样去阅读小说的方法。这本书共12章节(最后一章是信后附言)。第一章里谈到了关于“绦虫”的话题,也就是说,一个人之所以愿意投入去写,是因为内心的“绦虫”在作怪,一种内在的渴望。在这里他强调“文学不能仅仅解释为自由选择”。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驱使着自己去展现和表达。作者这样说到:“文学抱负不是消遣,不是体育,具有排他性的献身,是一件压到一切的大事,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奴隶制——让它的牺牲者(心甘情愿的牺牲者)变成奴隶。”这一章其实没有谈到关于小说的技巧,而是在说明一个有强烈写作愿望的人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章和第一章有些类似,是说明作家为自己的内心找的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这里谈到了“魔鬼”一词:“接纳来自内心的魔鬼,按照自己的实力为魔鬼服务”。这里还在批判一种写作态度,就是很多小说家都在听任别人的安排,去按照外在的不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写作,这只能成为“蹩脚”的小说家。在谈到写作的魅力时,作者这样说到:“那些躲避自己身上的魔鬼而选择某些主题的作家,由于以为那些魔鬼不够独特或者没有魅力,而这些选中的主题才是独特或有魅力的,实在是大错特错了。”简言之,作者内心的魔鬼才是作者写作的魅力。

    第三章谈到是小说的说服力,作者的意思是认为小说的说服力是作家的虚构能力。“一部虚构小说的主权不是一种现实,它还是一种虚构。”略萨举例了布莱希特的舞台间离效果理论:在戏剧里,布莱希特提醒观众,舞台上的演员是在表演戏剧,不是生活,是谎言,是表演。小说也是一样,我们即使谈到了“小说的现实”,它也仍然是一种虚构。

    第四章有关小说的风格,这涉及到了作家的特点。风格更多的属性就是技巧,而且不能被借用。你来模仿别人的风格,结果会让人看着不舒服甚至是可笑。略萨还谈到了风格不能等同于形式,为了说明这一点,他特别举了鲁文达里奥的一句诗:“一种找不到我风格的形式。”因为文字仅仅是文学形式的一个方面。

    越到后来的章节更是专业起来,细节更复杂和全面起来。第五章的内容是“叙述者的空间”,他说到准备写作的人,要面临四个方面,即:一、叙述者 二、空间 三、时间 四、现实的水平。由于叙事角度的不同,“谁来讲故事”也就不一样,根据语法人称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 人物兼叙述者,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叙述者空间和叙事空间混淆在一个视角里;2 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占据的空间区别并独立于故事发生的空间;3 含糊不清的叙述者,隐藏在语法第二人称的背后。理论之后,作者列举了很多著名的小说和它们的叙述角度。比如《白鲸》、《堂吉可德》、《包法利夫人》、《悲惨世界》等等。

    第六章有关时间的话题也自然是关键的问题。叙述者根据话语时间讲述故事有三种可能性:1 叙述者时间与叙述时间可以吻合,成为一个时间;2 叙述者可以用过去时讲述现在或将来发生的事情;3 叙述者可以站在现在或者将来讲述刚刚发生的事情。

    前面谈到了虚构,第七章就要开辟出来写“现实的层面”。作者的虚构和对现实的真诚是并不矛盾的,甚至可以说作家越是对现实真诚,就越拥有强大的虚构能力。在这里作者特别强调了小说革新者伍尔芙和她的小说《达洛维夫人》。“这个现实层面的视角是这位著名的女作家又一创作特点:透过字里行间巧妙的描写虚构天地的视角,成功地把整个现实精神化、非物质化,并注入一种灵魂。”而另一个和她相反的小说家罗伯格里耶是“在发展一种旨在物化现实、把现实包含的一切——甚至感情和激情——都当作具体物品来加以描写的叙述技巧。”

    第八章是“变化与质的飞跃”。合理的时间或空间的变化,会使小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种曲折的变化,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卡夫卡的小说《城堡》,让读者从开始的现实主义的角度中抽离出来,而逐渐发现那“另外一种的现实,一种象征,寓意——干脆就是幻想——想象的现实。”《白鲸》也是这样一部开头很“现实主义”的小说,变成了一个想象型——象征、寓意、形而上——的或者纯粹幻想的故事。

    第九章的标题很有意思,就“中国套盒”。这里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小说构造的方法。其实就是一层套一层,一级套一级的创作方法,即所有的故事连结在一个系统里,整个作品由于各部分的相加而得到充实,而每个局部——单独的故事也由于它从属的故事而得到充实。这里又重新的阐述作者对虚构的认识:“虚构不是经历的生活,而是生活提供的素材加以想象的心理生活。”

    关于第十章“隐藏的材料”可能不太好理解,它不是指“隐喻”的部分,而是看上去和主干无关,而其实却另有深意的部分。这还要读者的理解能力了。

    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十一章提到的“连通管”就是两个不相同的故事章节在某种程度上被巧妙的联系在一起。这被博尔赫斯说成“这两个永远也不会混淆,但一定会以某种方式相互补充的故事。”

    最后一章本是附言,但也谈到对文学评论的态度。“有时一篇评论文章本身就是一部创作,丝毫不比一部优秀的小说或长诗逊色。”这也正是开篇我体会到的那样,我们可以反向地把这本书当作如何阅读小说文本,而不一定完全从创作的角度去看。

    更多内容请关注个人订阅号楷威映画记(kaiweimovie)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书籍多(236+)
  • 全格式(85+)
  • 种类多(56+)
  • 无盗版(527+)
  • 好评(168+)
  • 图文清晰(311+)
  • 经典(257+)
  • 无颠倒(322+)
  • 少量广告(104+)

下载评价

  • 网友 濮***彤: ( 2025-02-08 05:28:52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寿***芳: ( 2025-02-19 23:10:2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田***珊: ( 2025-02-07 15:26:3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苍***如: ( 2025-01-23 22:29:4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沈***松: ( 2025-02-04 16:17:23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陈***秋: ( 2025-02-08 19:13:16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堵***格: ( 2025-02-06 12:46:33 )

    OK,还可以

  • 网友 芮***枫: ( 2025-02-17 19:30:22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冯***卉: ( 2025-02-09 08:41:3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融***华: ( 2025-01-25 03:07:57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汪***豪: ( 2025-02-09 15:06:39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孙***美: ( 2025-02-06 06:48:5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冷***洁: ( 2025-01-22 19:22:32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曾***文: ( 2025-01-24 17:10:49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马***偲: ( 2025-01-23 11:21:4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