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乐书屋 - 企业创新标杆 - epub 电子书 免费 下载地址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5-24 10:15:10

企业创新标杆 epub 电子书 免费 下载地址

企业创新标杆 epub格式下载
企业创新标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30227201
  • 作者:祁明 编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6
  • 页数:494
  • 价格:5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5-24 10:15:10

内容简介:

《企业创新标杆》简介:企业实施创新工程不成功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片面地将企业创新理解为单一的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二是想创新但不知如何创新,更不知有哪些创新标杆或模式可借鉴。《企业创新标杆》总结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指明了与企业创新相关的十大重:要领域与要素,并提供了近300个全新的企业创新案例及相应的研究分析和点评。《企业创新标杆》旨在帮助企业的管理、技术和设计人员掌握策划与建立企业创新战略的能力;找到可供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借鉴的创新标杆或创新模式;确立与企业创新相关的十大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获得对用户的需求和市场新的趋势的准确洞察力;了解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各种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原理。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企业创新标杆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企业创新标杆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企业创新标杆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企业创新标杆》简介:企业实施创新工程不成功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片面地将企业创新理解为单一的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二是想创新但不知如何创新,更不知有哪些创新标杆或模式可借鉴。《企业创新标杆》总结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指明了与企业创新相关的十大重:要领域与要素,并提供了近300个全新的企业创新案例及相应的研究分析和点评。《企业创新标杆》旨在帮助企业的管理、技术和设计人员掌握策划与建立企业创新战略的能力;找到可供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借鉴的创新标杆或创新模式;确立与企业创新相关的十大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获得对用户的需求和市场新的趋势的准确洞察力;了解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各种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原理。


精彩短评:

  • 作者: amao 发布时间:2011-03-09 15:37:49

    案例库

  • 作者: 铁甲大宝 发布时间:2023-02-18 15:11:34

    喜欢第二篇《告诉劳拉我爱她》。“生活若是easy模式,人哪还有什么兴致往内探寻呢”

  • 作者: 不流ᝰ 发布时间:2008-12-17 22:22:16

    迷失的写作和迷失的翻译,作者根本不懂怎么控制节奏,人物塑造太虚假太失败,台版翻译太受罪,看不下去,烂书烂译。

  • 作者: 晨星(专业外) 发布时间:2019-05-18 23:25:40

    文采比《画传》那本好,毕竟现代专业作家么。

  • 作者: 庄晓 发布时间:2017-11-13 20:42:57

    差点以为自己是文盲,好多字不认识……准备买个白话版再看看

  • 作者: lan-xuan 发布时间:2023-09-26 20:13:54

    比较好读的书,因此很多外来因素也没有严肃论证,粗读下来有些惊讶,不确定是否是共识。图片很多很好,还是多点地图就更好了


深度书评:

  • 不要试图去理解他

    作者:老马的笔记 发布时间:2020-11-23 00:07:32

    我踏马就不该买这本书,还一口气看完了。

    这是小说吗?简直就是一个忏悔录。而且感觉跟书名一毛关系都没有。

    还差点被他这种人生无意义的情绪给感染了。

    还好我自己长达三十年的俗世价值观,硬抗了下来。

    短暂的波动,我还是世俗世界正常的我。

    李诞已经强大到,实诚地写心事,都不怕的地步了。

    是啊,他怕什么啊?

    天天把死亡,放在嘴边。

    还经常跟死亡对话,死亡就蹲在他家墙角里,好像他随时都可以召唤一样?

    不是,人间不值得,是除了死亡没有什么让他值得的。

    他和王建国,天天念叨着活着没意思,人生没有意义,天天想着怎么死。

    但他们不会死,还会活的很好。

    他们太有才华了,太明白了。

    他们也十分清楚,越是像他们这样的,越是活的时间长。

    他不爱钱,却拼命赚钱。

    他讽刺真人秀,却总会参加。

    讨厌结婚,还是结了。

    在内心已经把人家电视台领导骂一万遍了,嘴上还是会说,谢谢谢谢。

    他说他自己就是垃圾。

    这本书,他要对自己诚实。

    但诚实,很多时候,很不礼貌。

    所以,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诚实,都是在包装过的诚实。

    因为,没有几个人真敢诚实地面对自己,更不用说对别人了。

    可能,不是不敢,压根就不会。

    李诞的诚实让人读得有点害怕,又有点窥看他人隐私的小激动。

    我看这本书时,就在想,一个人怎么能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关键是他能把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表达出来,还要挖掘,这些想法是怎么来的,他是如何处理的。

    处理的好,变成梗,就成了脱口秀,吐槽大会,大家哈哈一笑,就过去了。

    要不怎么说他有天赋呢?

    所有的想法都可以处理成段子,如果这个想法你也有过,那么就会心一笑。

    我们笑了之后,划过去了。

    但他没有过去,他不觉得能过去,他还想刨析,这样有意义吗?

    我媳妇说,李诞的书一看,就知道他从小没怎么吃过生活的苦。

    是的,他小时候父母是矿里的领导,在我们还在念叨着,过年能吃点大肉的时候,人家就经常吃海鲜了。

    我们应该感谢,那时候的苦,让我们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只想努力搬砖赚钱,只想着在社会金字塔,好好的往上爬,为父母也好,为孩子也好。

    想那么多有啥意义呢?

    他不是觉得没有意义,而是,够不上他活着的意义。

    总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但,他掌握了给现实世界大门口保安递烟,给人鞠躬说谢谢,也学会了如何压迫别人促成某事,他能熟练地让别人委屈,而不委屈自己,也能很有技巧地把事情办成,大家还都高兴……

    但,他掌握了这样技巧,还是觉得很委屈,自己好好的人,为啥要学这个,还用这个。

    他经常委屈,也经常自责,他的上帝视角好像一直开启着,每时每刻都在跟他对话,记录,思考。

    比如,从主持人手里接过话筒,马上就会有一个想法在脑子里蹦出,我这是要干什么,我为什么讲话,我明明不缺钱,为什么还要逼自己赚钱,跟这个世界打交道?为什么会有负罪感?

    为什么,这三个字,就是人生诅咒。

    我们理解不了李诞,也别尝试去理解。

    相反,他很理解我们,理解我们世俗大众。

    他说,人是什么?就是一种聚在一起就要分出高矮胖瘦的动物,不聚时,又盘算着自己是高了矮了胖了瘦了的动物。

    这本书有什么价值?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描述一种现代人的困惑。

    他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变态的敏感。

    变态到,把所有敏感都写出来了。

    不是所有人的敏感,但可能代表了一大部分年轻人。

    我觉得自己写这话,是不是代表自己不年轻了?

    管他呢!谁能定义年轻?(哈,我是不是也用了一次上帝视角。)

    另外一个价值就是,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人如何对抗生命的虚无。

    明星身上的人性,往往在某个点上,会被放很大。

    虽然李诞是个80后,但他没有80后的苦,写的却是90后00后,对价值和意义的拧巴。

    书的最后,他说自己的心重又跳动。

    我没看出是为什么?

    难道因为女朋友念了一遍他的书,说了一句你要死,咱俩就一起?

    其实不是,他知道自己不会死。

    禅定时刻

    有些人,天生就悲观,敏感,即便是跟谁都笑哈哈的,内心也是愁的不行。

    这类人,经常是天才,但未必快乐。

    不要试图去理解一个披着明星外衣的诗人、哲学家,

    远远看就行。

    欢迎关注:V信公众号:老马的笔记

  • 论《李自成》

    作者:天之蓝也 发布时间:2012-02-13 18:16:56

    写一篇论《李自成》怎么样?有没有人爱看?

        最近到网上搜寻“姚雪垠”和“李自成”,发现几乎没有人谈论这个话题。好象这样一位老人的离去,这样一部巨著的出版,已经不能在这个文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激起任何波澜。美女作家,妖冶;少年神童,狂放;谁红灭谁,有胆;自爆隐私,坦荡;县长日记,稀罕;死亡日记,独创;婚外生情,有理;军人也要,上床!在这样一个姹紫嫣红的时代,声光色电都在撕扯着你的神经,疯狂叫嚣着:“记住我!记住我!”再谈什么“姚雪垠”和“李自成”,未免有点“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了。

        然而,一个时代真的会老去?一种记忆真的会消逝?

        前些日子,报纸上刊出一则消息,称中央电视台买下《李自成》的电视剧改编权,即将斥巨资投拍这部农民起义的史诗。后来(果然不出所料),这笔巨资用来拍了那部怨声载道的《太平天国》。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因为编导肯定认为:《太平天国》更具有可看性。“天京事变”那同室操戈的惨烈一幕,对于表现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狭隘、自私、落后、愚昧太有代表性和震撼力了。

        《李自成》输在了他的历史观上。一言以蔽之,用魏明伦的话说:“老八队未免太像老八路了。”作者似乎没有摆脱“写完人”的思想,这在第一、二卷的李自成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在高夫人身上就更严重了。

        引导作者走向这一歧途的,或许是作者一贯矜夸的、超越所有旧时代历史小说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不可避免的糅合了那个时代阶级斗争理论的历史烙印。

        马克思评论《哈姆雷特》时说:任何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他所生存时代的历史烙印。从这一角度来说,苛责这样一部创作于也许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阴暗、最潮湿的动乱岁月之中的作品,就像质问贾宝玉为什么不揭竿而起一样,都是头脑发昏的呓语。

        如果站在那样一个背景下看《李自成》,你会感到它对那个时代做了如此富于胆识的突破,它不是四人帮文艺理论的产物,毋宁说,它是在那个时代中国作家突破禁忌所能奏出的最强音。书中的起义领袖居然也会满口粗话,会鞭打、脚踢自己的弟兄,会砍下俘虏的手或割下使者的耳朵,这些,都体现了姚雪垠的倔强和文胆。如果没有毛泽东的称许,这部书会成为很毒的一株毒草,姚雪垠的处境会很惨。

        姚雪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在那个时代选择了李自成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可以说是有胆、有识、有气魄。他认定毛泽东会对这一题材感兴趣,果敢地赢得了毛对自己的支持,也就赢得了一个极为宝贵的创作环境。同时他又大胆地利用这种支持,最大限度地坚持了自己的文学理想。这种带有迎合、投机色彩的投注,最终造就了一部杰作。

        这部杰作有多高的历史地位呢?姚雪垠晚年的论战死敌刘再复说,十年浩劫,中国只留下了两部小说和八个样板戏,这两部小说是:《金光大道》和《李自成》。

        刘再复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一度是新时代文学精英的领军人物。他的这个评价带有很尖刻的讽刺意味,把《李自成》和《金光大道》并列,显示出二者的写作背景、创作思想、艺术成就都是相近的,最主要的是说:二者都是错误时代下,用错误的思想炮制出的错误的作品。

    这是一种很“狠”的做法,当然也犯了简单的知识性错误。当时就有人指出,《李自成》第一卷创作于“文革”之前;而第三卷创作于“文革”之后,它不是“文革意识”的代表作品,但它毕竟是“文革”的万马齐喑之中,中国大陆作家对文学作出的寥寥的几个重要贡献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贡献。这种贡献,是要冲破四人帮文化思想,以相当严肃的独立思考和辛勤操作,构筑的一部长篇巨著。

        《李自成》是文革文化凋零之下的硕果仅存,仅就这一点来说,刘再复的说法是对的,他也不能无视这一点。

        然而我们同时也能看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个时代的凄风冷雨,不可避免的打进了《李自成》的书页之中。相对而言,《李自成》第二卷是全书中的一个较弱部分,最明显的败笔在于,阶级分析的观念、阶级斗争的理论不时地显示出其直白说教的一面,就连刘宗敏这样一个剽悍粗犷的武将,在审判大劣绅时也义正词严地讲一通官逼民反的道理,努力让读者深入领会毛主席的历史唯物主义:

        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历史不是帝王将相创造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

        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

        一个人出身于什么阶级地位,就会有什么样的阶级意识。

        在最后一条语录的指引下,姚雪垠居然给张献忠安排了一个“流氓无产者”的阶级身份,这是全书中最可笑的一句话。

        然而即使有如此明显的不足,第二卷仍有华彩乐章。有崇祯、杨嗣昌、张献忠等形象的深度刻画,有商洛山保卫战、兴山之会、强渡汉水的浓墨重彩,作家的笔力依然严谨而强劲。由于时代的局限损害了他在正面人物塑造方面成就,他反倒在反面人物和中性人物的刻画上取得突出的成功。

        这是一种受到压抑和扭曲的成功。它也显示着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作家,在不利的创作环境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挺立自己,在同时代的作家中,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像他那么好。

        然而,时代变化了。

        当时被认为是突破,今天可能仍认为保守。用今天的眼光来衡量《李自成》,他的缺点变得明显了。历史人物的李自成,不可能有那么高大,那么完美。那样的一支农民军队伍,尤其不可能有那样鲜明的阶级斗争意识。在刘再复的“性格组合论”的解剖下,这些人物显然带上了虚假、表面、单调、符号化、概念化的属性。

        可以做一对比的是,金庸先生在《碧血剑》和《鹿鼎记》中,也以不多的笔墨描画了李自成的形象。一般人认为,金庸虽然着墨不多,并不成功也并不精彩,但也许更接近历史原型。

        在金庸笔下,李自成有朴素的反抗意识,有宽宏的风度,也有粗犷豪放的气质。有英雄冲决罗网的豪情,有枭雄目空一切傲慢,也有帝王的权术霸道;他有成功之后忘形得意的亢奋,也有失败之后坚忍不拔的雄心。在《碧血剑》中,袁承志从对闯王吊民伐罪、出民水火的渴望到亲眼看到闯王进京后武将跋扈、百姓涂炭的失望,深深揭示了改朝换代不过是以暴易暴,揭示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真谛。这样一种历史观,显然要比姚雪垠的把农民起义看成是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对抗来得深邃得多。

        李自成在金庸小说中只是一个非常小的配角,写得也并不成功,但从立意来看,却比姚雪垠的“三百万字写史诗”要丰富得多、高远的多了。

        承认这一点是一种痛苦。这好比一个勤勤恳恳的老人穷毕生之力所构建的宏伟建筑,无意间却被顽童的一泡尿冲得支离破碎,原来这看似恢弘的大厦是建筑在沙滩之上。

        然而,难道因为这一点缺陷,《李自成》是否就是一部不再有历史地位的作品?它还没有完成,已经成了明日黄花,赞扬之声犹在耳,转瞬已被历史抛弃。

        然而,

        它毕竟以近千万册的发行量影响过一代人,那许多剽悍、粗犷、豪迈、阴鸷、深邃、苍凉、悲慨、无奈、颟顸、骄横的形象,构成一幅明末山河破碎的群雄图,这方面的成就,未必能被轻易抹杀。

        在起义军内部,李自成作为第一主角,也许只能打75分。毕竟作者对他所深深热爱的英雄,寄予了太多的提高。但是到了第三卷,时代给了作者更大的创作自由,情节的发展也必须要深入展示李自成弱点的一面,所以这一形象有了新的发展和丰富。在慧梅出嫁和水淹开封事件中,李自成体现出了一定的封建君王意识,显出其草率、急功近利、脱离群众的一面,他与李岩的断断续续的小分歧也在为他的最终的大悲剧铺设着伏笔,但是,毕竟前两卷过于高大、坚忍、睿智、成熟的描写重创了这一形象,到了第四五卷,姚雪垠把更大的笔墨倾注在这一人物身上,但是输得更惨:李自成变得多疑、暴戾也就罢了,无法忍受的是那种彻底的无能,在进京之后,他就陷入一种处处挨打的厄运,却从没有一个还手的机会,而且他一直镇定自若的气度、乐观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勇气、知人善任的智慧也荡然无存,这种转变让人感到是如此地不可思议,因而从总体看,李自成形象的塑造并不成功。

            主角的失败对一部小说的重创往往是致命性的。后来我看到意大利小说家迪奥乔万尼的小说《斯巴达克斯》,我突然感到很震动:也许姚雪垠的失败并不在于他把李自成写地多么完美,而在于不够深刻、自然、生动、真实。翻开明史,可见如是一段话:“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部下共甘苦。”虽寥寥数言,犹见其人风采。清人修史,虽称其流寇盗贼,春秋笔法再怎么个举重若轻,想来心底对他还是佩服的紧。

        李自成的部将们和他具有相似的处境,但他们在创作中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因而也就更加成功:刘宗敏的剽悍刚硬的大将风度,李过处变不惊的冷静以及他的严厉冷酷,郝摇旗粗犷和豪情,袁宗弟的孤胆英勇与矫捷身手,刘芳亮武艺超群、赤胆忠心却有点拘谨和羞涩,田见秀则是身在军戎心在佛门,这一批线条刚劲的英雄群雕,个个给人栩栩如生的印象,也许是水浒、三国之后最好的英雄群雕图,至于他对战争的描绘,远远超越了《三国演义》中“大战多少回合”的戏剧性描述,而是有远景、有近景、有特写,有各个局部战区的描绘,也有恢弘视野的鸟瞰。这种战争描写方式,里面有托尔斯泰、雨果等人的艺术,对于中国小说来说,无疑是一种开拓。

        姚雪垠对这一点也十分自负。他的这种自负体现出焦灼、滑稽和招人厌的色彩。

        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得精彩,但在描写战争方面却露出他的窘迫来。《神雕》最后的“星宿阵”、《倚天》最后的“五行阵”、《天龙》中的“金戈荡寇鏖兵”、《射雕》中的蒙古大军西征,虽然作者也努力想写出战争的恢弘感来,但是仍近于笑谈。虽然战争对于武侠小说来说不是重头戏,但是与历史小说相比,则具备了戏曲似的“摆景”性质。

        《李自成》中的这些英雄人物是如此地动人,以致于我一直在等待着《李自成》第四五卷的出版。我迫切希望知道这些人物是怎样走完他们悲壮的里程,怎样描绘出他们最后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李自成》的最后两卷让我完全失望,作者根本放弃了对这些人物命运的交代,反而着力于这娘娘、那太子的描述,这简直无法接受!小说的艺术魅力也丧失殆尽,几乎完全靠长篇对话支撑情节,看得出他的助手是多么像秘书般的平庸。毕竟,是姚老力有不逮,油尽灯枯,他甚至没有留下什么提示,就把这一尊尊未完成的巨型雕塑,如斯芬克思之谜一样地留给了后人,发出亘古而神秘的叹息。

        在反派人物中,姚雪垠的描写则实有神来之笔。除了人们斤斤乐道的崇祯、杨嗣昌、卢象升、孙传庭等人之外,我特别欣赏他对洪承畴这一通常被认为是“汉奸”的塑造。作者写他受命于危难之际督师出辽,内外交困苦力支撑,困守围城直到势穷被捕,写他决心一死殉国但最终求死不得,他唯一能做的只有绝食自尽。最后皇太极让王妃亲自来看望他,这位美人的明丽照人勾起了他对生命的一丝留恋。王妃对他说:“先生绝食如此苦痛,喝一口水却也无妨。”他想:喝水总不算违背了绝食的誓言,便引颈喝了一口。他立刻醒悟到壶里装的是参汤。他想吐出来,但严重的饥饿感使他实在无法吐出,便咽了下去。然后他把水壶还给王妃,厉声说:“这是参汤,请拿回去!”然而,就是这一口参汤,把他从死亡的边缘线上拉了回来,对生命的留恋最终战胜了他殉国的意志。千古忠良与千古汉奸,就此分野。到后来,满清的理发师为他剃发时他心中的感慨和悲凉、内疚与无奈,就有了令人泪下的力量。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姚雪垠属于五四后的作家,应该说,他也许是我们这个国度最后的、具有深厚古文化修养和学者风范的作家。小说中的诗词、典章、风俗、军事、地理、医卜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建构。这番“终生磨一剑”苦功夫,今后大概已无人去做,他所留下的一部未完成的巨著,是一位严肃认真的中国作家凭借有限生命对写作极限的一次抗争,像绝迹的恐龙,像堙灭的庞贝古城,像复活岛上未完成的雕像,也像是一个巨大的疑问、一次命运的嘲笑、一部文学与政治、个人与社会、历史与人生的交响,以及这一交响乐中发人无限感慨的,一声叹息。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无漏页(242+)
  • 值得下载(402+)
  • 购买多(103+)
  • 在线转格式(64+)
  • 品质不错(252+)
  • 差评少(292+)
  • 不亏(102+)
  • 排版满分(73+)
  • 收费(172+)
  • 博大精深(330+)
  • 实惠(650+)
  • 体验还行(134+)
  • 目录完整(455+)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怀: ( 2025-01-12 07:55:32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常***翠: ( 2025-01-19 00:54:11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龚***湄: ( 2025-01-30 04:02:53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宓***莉: ( 2025-02-07 00:39:15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敖***菡: ( 2025-02-08 23:24:06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石***烟: ( 2025-02-03 07:38:4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养***秋: ( 2025-02-01 02:20:2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仰***兰: ( 2025-01-25 04:05:19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融***华: ( 2025-02-07 12:39:10 )

    下载速度还可以


最新书籍
随机推荐